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秦春华: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需求?

秦春华: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需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6-08-13 16:05:03 围观:1088

 现在人们对教育有一些批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社会舆论来看,很多批评教育的文章都会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很容易引起转发和共鸣;另一方面,一些人选择把孩子往国外送,而且送出去读书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源于人们的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孩子的教育而言,家长有什么需求呢?无论家长处于何种社会阶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寿、平安幸福、做个好人。这三个需求是基本需求,其他所有需求都由基本需求衍生而来,可以称之为“派生需求”。

 满足这三条看起来简单的需求并不容易。从身体上说,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学校里的体育课,也因为种种原因,其强度和对体能的挑战性大为降低。从心理上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较为脆弱;价值观教育事实上被边缘化。

 许多人把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社会,认为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出了问题。其实,越是在人心飘浮不定的情况下,教育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把孩子送到美国,希望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殊不知,美国教育的精髓恰恰来自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智慧——只不过,这些智慧我们现在自己丢弃了而已。比如,许多人赞赏美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其实,这不就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吗?同时,也许我们正在丢失中国古代教育中最宝贵的精髓——价值观教育。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识文断字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明明德”。在13岁以前,小孩子就把一生中必须阅读的经典之作全部读完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自会随着阅历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丰富,不断把那些当初刻进脑子里的文字转化成现实生活的需要,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什么事是错误的。但在当下的教育里,学生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丢弃了文字背后的精神和信仰;孩子们穿梭于一个又一个艺术技能训练班,却缺乏对美和艺术的基本鉴赏力。

 什么是好的教育?笔者认为,能够满足家长关于孩子教育需求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拥有强健体魄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拥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灵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能够让孩子明辨是非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最关键的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与之相配合并加以引导,使那些接受了良好教育而不是接受了大规模重复性训练的学生,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做到了这些,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满足对孩子的教育需求,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到异国他乡去接受“人家的教育”呢?


上一篇: 终止高中招生“闹剧”监管要发力

下一篇: 顾明远:教育领域里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