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6-08-19 18:25:07 围观:1701
安徽省2018年入学的新生将在2021年进入新高考模式。我们应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积极思考,提前谋划,因校制宜,统筹推进。当好高考改革政策的宣传员、学校适应新高考的指导员、学生人生发展的服务员。
学习可以“自主点菜”
新高考把选择作为改革的核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理科界限,理科科目和文科科目可以“混搭”。由以前国家确定好的文科理科“统一配菜”向学生的“自主点菜”转变,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新高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和能力来确定学习的内容,学校也要尽可能地提供优质多样的课程。
新高考后,课程领导力将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学校课程活起来,成为校长必须要深入思考的一道命题。为此,我市在强调开齐国家必修课程的同时,合理选择国家选修课程,大力建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在授课模式方面,我市探索行政班和走班制共存模式。各校普遍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将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既让学生有选择,也让学生学会选择。
教师进入“卖方市场”
影响课程实施效果的根本因素是教师。按照以往的制度安排,教师教什么,教哪个年级、班级,学校往往有统一安排。高考改革带来了悄悄的变化,就是让学生选教师。教师开始由原来的“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
学科选修学生人数的变化会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冲击。为此,我们在“扩大增量、优化存量”上发力。一是调研。预估学生选课人数基本情况,对传统学科需求状况进行科学预测,对紧缺学科教师、新增专业教师进行增补。二是优化。对富余学科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学段调整等方式,实现存量师资的优化。三是提升。语数英仍然属于高考科目,成为高考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提前储备3科教师,待3年后这些新教师业务精良,足以有效应对新高考。
从“独角戏”到“联动体”
高考新政的实施,一是难在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同时做到理性选择、有效发展。学生毕竟还不成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确定,因此在选择科目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流行选什么,什么分数选什么”。二是难在让家长从躁动、茫然走向理智、坦然。绝大多数家长不一定研究高考改革,但是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却不会因高考改革而降低。家长理智对待高考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些都需要常态化的舆论宣传和引导。
要有效应对新高考,仅靠教育主管部门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比如,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应充分考虑教育改革特殊时期的特点,对教师招考、职称评聘等给予新政策。高校也应抓紧扩充紧缺教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对新高考的过程,就是学校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永远都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