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行业观察 > 新高考倒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高考倒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更新时间:2018-08-06 17:01:44 围观:439

在深化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选考成为亮点,其中表述: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分别均为3门。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等6或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对于这次的高考改革,多位高中负责人称,传统教学模式将被打破,走班有可能成为常态。

这次的改革对高中学校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面临学生的选考科目和外语科目的多次考试,这对高中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许多学生选考科目不同,学校排的课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水平都是巨大的考验。

当然,此次改革不仅对高中教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科学地选择选考科目,对高中指导学生生涯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高中

对于选考科目的报考,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等6或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虽然高考改革后,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但是长期的“总分匹配”模式,加剧了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在选择时会面临,对自己没有多少了解,没有明确的兴趣爱好,对专业、对职业缺乏了解,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很盲目,往往只认大学招牌,只求分数利用最大化,只知专业是否热门,不管专业是否适合,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教育资源,也给许多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了困扰。

如何正确报考选考科目成了学生、家长及学校共同面对的难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高中刻不容缓。

“学生的职业规划要放在议事日程,让孩子认知自我,专业特性是什么,你自己的特产是什么,职业兴趣是什么,要找交集。”叶翠微提出。

叶翠微表示,高考改革后的“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旨向。

叶翠微认为,这将带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在价值寻找。由此可以预想,中学的生涯规划课程等将更加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咨询师”这一岗位,也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学落地;“兴趣+专业”导向的深度选修课程有望在中学得以开展。

“对于高中学校而言,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行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设更为丰富多元高质量的空间、平台、机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应该是对新高考方案最好的回应。”宁波市镇海中学高级教师吴国平直言。

生涯规划教育是什么

“生涯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规划”,从字面上定义来讲,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规划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学生,其前提是正确认识自我。因此,客观上要求初高中阶段学生在高考前就应通过选校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探索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生涯规划,选择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自己有兴趣的专业,还要重新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划,并积极作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诸方面的准备,努力实施生涯规划。实际上,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主要时期,是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的关键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初高中生抓起。

上一篇: 高招改革:细化综合素质评价,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下一篇: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亮点,学生学校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