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研究报告 >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16-08-26 19:10:20 围观:1086

一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申请制度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这里主要以美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为例进行说明。美国高校一般都是由高中生向目标院校提交申请,招生委员会除了考察学业能力之外,还会考虑许多其他标准,例如社区服务、领导才能、课外活动和工作经验,招生委员会不设任何限定。招生委员会会鉴定中学教师、学校辅导员、校长和校友所提供的关于考生的杰出品德、战胜逆境的能力以及其他个性人格的证明,这些都会影响申请人能否被录取。 

    具体来说,通过统考分数,包括选修大学预科课程的成绩、高中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通过学生简历、学校评语、老师推荐信和校外活动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术潜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等;通过学生的自传、作文,可以了解学生兴趣、理想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由面试来考查和确认学生的思维、表达等综合素质。

二 比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之间的差距

     第一,除了招生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外,外围人员--包括面试官和阅读者,对于招生的核心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只是受招生办公室或雇佣或聘请或义务为其工作,并不能决定某一学生是否能够被录取。至于最终决定录取某个学生的因素是什么,除了录取委员会之外,其他人均不清楚。为了防止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不只中国才有--招生政策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虽然偶尔也能够在网上看到一些人披露担任大学招生官的体会--在法律允许解密的情况下--但内行人都知道,这些指导和建议不仅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有时候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第二,录取学生的决定是招生委员会独立做出的。在许多顶尖大学里,招生委员会的主要构成是招生办公室核心成员。我原以为,在美国大学招生中,教授是最重要的群体。一方面,按照美国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招生这类重要事务上,当然应当由教授说了算--国内某些学者也正是这么说的;另一方面,中国大学这几年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主要由教授来组织命题和面试,决定是否将某一学生作为提前录取的候选人,以此体现选拔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谨性。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想当然的误解--至少对于某些大学来说,教授在本科招生中的作用极为有限,甚至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力。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美国同行告诉我,在研究生招生中,教授所起的作用很大,甚至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本科是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招生目标是要选择那些能够和本校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相匹配的优秀学生。教授也许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但这种专业性权威却恰恰有可能会损害他立足于招生全局对学生的判断力,学生在某一领域--这一领域是教授所熟悉或不熟悉的--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许会遮蔽他的双眼。因此,在这些大学里,招生必须要由专业化的招生专家来完成,教授反而被排斥在外。

    第三,进入招生季之前,招生办公室会组织专业化的培训。比如,全美最顶尖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都会对阅读者进行长达两个星期的培训,目的在于尽可能降低阅读评估时的误差。在有些大学,招生甚至是一门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科学选拔人才的交叉学科。建立在如此高度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大学招生,其精度和准确度当然都是惊人的。

三 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高校招生制度,我们可从发达国家的制度改革中汲取一些借鉴的地方,具体如下:

    1、允许大学单独组织考试,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要逐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利。让高校独立行使录取新生的权力,充分享有录取新生的自主权。这种做法能够较好地体现高等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对考生的某些特殊要求,更多地考虑考生对专业的适用性,对个别有特长的学生或个别特殊的专业,高校可以灵活采取各种特殊措施。这样可以使招生录取工作更有活力,更富有生机,也促进高校之间必要的竞争,调动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同时也方便了高等学校与高中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招生的积极性。

    2、组织国家统一考试,给予学生自由选择权。加强国家统一考试,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增加学生的选择自由,将是当今世界高考改革的基本框架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中国将克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高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当今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要求,都力图通过完善考试方法与试卷形式,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

    3、组织多次考试,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目前,我国每年组织一次高考,许多这生仅凭一次考试,很难发挥自身的实际潜能,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们应借鉴韩国经验,建立一年两次甚至多次招生考试制度和一次考试成绩两次有效的制度。考生可以自主决定参加多次考试,将最高分的那次考试成绩作为招生的参照标准。通过实行多次考试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转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现象,缓解高等教育“供求”之间的矛盾和压力。给应试者多次自由选择权利和机会,使之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一年两次招生制度和一次考试成绩两次有效,可以为中学生提供一种比较宽松的成长空间和氛围,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更优秀人才。

    4、改革考试内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取减少高考科目、压缩考试时间、减少考试题量等方式,改革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应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同时也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考试类型应多样化,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要检测学生的发展潜能及动手能力等。

    5、参照学生平时成绩,建立多元评价录取模式。借鉴发达国大学录取经验,高校要参考考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及会考成绩,防止考生因一次考试超常发挥事失常发挥而被高校取舍。高校探索建立有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多元化考试评价系统。可考虑统一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录取依据之一,同时兼顾考生高中阶段学习情况,校长推荐信、教师评语、个性特长等综合因素进行录取,并逐步增加他们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这种做法能较好地避免传统高考“一次考试定终生”的缺陷,同时也较好地避免基础教育向应试教育方向畸形发展,更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到真正优秀的人才。为了使高校能选拔到理想的学苗,应建立多元评价录取模式,探索并建立有助于反映学生综合质和个性特长的多元化考试评价系统。


上一篇: 高考改革的背后,教育行业的机会在哪里

下一篇: 高考改革对高校招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