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钟焦平:学科调整不能急功近利

钟焦平:学科调整不能急功近利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6-08-17 10:24:31 围观:2719

  报载,为了应对第四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要求,很多大学纷纷进行学科调整,关停并转,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一些名校,对那些无望排到国内前几名的学科进行“战略调整”:有的学科被要求回避评估,有的干脆被裁撤,学位点停止招生……究其原因,人们预计“双一流”建设计划方案可能与学科评估结果紧密挂钩,而评估结果直接决定大学得“双一流”建设的资源。

其实,学科评估与“双一流”建设并无多大关联。学科评估的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即通过持续不断的学科评估,监测各大学学科建设的成效和发展水平,为各大学提供一把自我审核与比较评价的尺子,同时为社会监督大学办学提供一种参考。如果把“211”“985”工程看作是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国家实施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两大战略举措的话,“双一流”建设则是这两大举措的延续,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战略。学科评估由教育部下属机构组织实施,“双一流”建设由国务院部署,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实施。这样两件事情究竟能不能关联起来?

老实说,可以关联,也可以不关联。如果关联,对学科评估而言,身价自然就提高了,受重视程度会直线上升;对“双一流”建设而言,有了一个似乎比较公平的资源分配标准,操作起来就简单了。但另一方面,学科评估的目的可能被扭曲,迎评和被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非正常现象,学科评估的真正目标会被弃置一边;而“双一流”建设应有的国际视野、世界一流的宗旨不再为人们所关注,结果可能导致操作简单化,穿新鞋走老路。事实上,学科评估本身不是为“双一流”建设量身定制的,“双一流”建设的目的和依据并不能通过学科评估结果来反映。如果硬要将它们关联起来,结果可能是消极的。

发挥学科评估的正向功能,大学需要有定力。学科评估是一面镜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学学科发展状况和成效。但也应看到,与其他评估一样,学科评估只反映评估标准所涵盖的学科要素的状况,不能反映学科本身复杂的构成与发展过程。比如,一门学科在评估中没有进入前几名,并不能说明该学科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一定比进入了前几名的低,也不能说明这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就一定低,更不能说明这个学科一定要被整并甚至被裁撤。大学不能简单化地看待学科评估及其结果,更不能只看评估结果,不理解其本意。评估是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树立一个标杆,大学可以对照它来谋划学科未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措施,补短扬长,提升学科发展整体水平。大学领导应当重视评估,重视学科及其建设,但不能简单、武断从事。

学科调整要有教育情怀,不能草率。个别大学打着争取更多“双一流”建设补助经费的旗号,将学科评估中成绩排名可能比较靠后的学科予以整并甚至裁撤;个别大学为了“双一流”建设,给一些学科“动手术”,将学科结构弄得七零八落,这是背离教育规律、得不偿失的。

我国曾长期以单科性大学办学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消除学科单一给人才培养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大学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好不容易才走上了多科性或综合性办学之路。其中,部分学科因为办学历史比较短、建设资源不足等原因,办学水平相对较低是正常的,也是学科发展必经的阶段。总的来看,大学的学科结构调整不能简单以评估结果为转移,应当以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建构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科调整最终要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以短期管理目标为导向,就可能偏离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供大智慧的,是经济社会需求,是人的发展的需求,学科调整要向外看,向远处看,否则就谈不上引领,只能落在后边。


上一篇: 奥运来了,教育如何拥抱

下一篇: 学生校内劳动每天不少于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