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江浙沪名校长谈“高考改革进行时”

江浙沪名校长谈“高考改革进行时”

 更新时间:2016-11-02 09:11:47 围观:345

        随着高考报名的启动,高考改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明年,上海和浙江即将迎来试点改革后的第一次“新高考”。他们在改革实践中有什么收获和难题?江苏如何向“早走一步”的上海、浙江新高考“取经”?高中将迎来哪些教与学的变化?

  江浙沪名校长谈“高考改革进行时”

  今天(11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高峰论坛”上,江浙沪等地的名校长,围绕“高考改革进行时”, 展开交流和讨论。

  上海、浙江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先头部队”,明年将迎来第一次“新高考”。两地都将采用不分文理、“3 3”的高考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科目外,考生还可在6至7门科目中选择3门考试。

推行跑班制:班主任 科目导师

  从2014年起,上海和浙江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这一新方案,按照选考科目教学的跑班制已经成为高中的常态。

  浙江省象山中学校长王增良说:“原本一个年级十二个班,但是按照学生放开选的话,我们第一次是选了27组。也就是你按照行政组班的话,要安排27个班级,那不可能的。真正的课改进行下去,要真正体现课程多样化和学生选择的话,你必须要走班。”

  不少学校实行班主任 科目导师的形式,开展教学。由于语数外统一考试,因此这三门有相对固定的班主任进行管理,自选科目则由每科老师负责,“我的课堂我做主”,科目导师负责制定选科教学计划、引导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走班 老师走校

  实行跑班制后,大多数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源难题。学生的选择多了,可学校的配套资源却有些捉襟见肘,教师、教室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以往的高考模式使得学校的教师资源相对稳定,但选择一多,不确定性就大了。比如,今年选择历史为选考科目的学生特别多,现有的历史老师不够,学校就去招了一批新老师,那么如果明年选历史的学生特别少,不需要这么多老师了,怎么办?

  上海市松江四中校长高德品告诉荔枝新闻记者:“没有编制,我就不能引进老师,还有一个物理空间,上海的学校校舍的面积都比较小,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空教室腾出来。为了解决学生选课和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尽可能满足学生一人一张课表,这两年,上海开始探寻学生走班、老师走校的新模式,”

  老师走校,就是由教育部门整合区域内的师资、教室资源,进行跨校动态调整。对此,江苏的不少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借鉴和规划。

  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表示:“因校而异,有的学校可能这个课没有了,或者长时间不进教师。我觉得要提早两年,做些规划,引进一部分老师做一个储备。教育行政部门区域内作一些调整,也是可以的。”

高考改革以学生为出发点

  江苏新高考方案也是3 3模式,将从明年新高一开始正式实施。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表示,新高考方案的最大亮点,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学校将从打破固定班级限制、优化教学管理、实施分层教育、加强职业专业选择指导等多个方面发力,让学生和家长少一些迷茫,多一些从容。

  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认为:“不分文理,选择面大了,给孩子多一些的机会。希望设置这个方案的初衷,能够在中学得以贯彻,让学生的选择发挥更大的作用,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

上一篇: 嘉兴适应新高考改革统筹安排普通高中三年教学

下一篇: 文理不分科 家长必知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