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萧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6-11-15 10:30:39 围观:3550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发布2017年新高考招生报名办法:报名时间比往年提前两个月,12月1日开始网上报名,并在当月进行现场确认。
2017年是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报考2017年普通高校各类招生的所有考生(包括艺术、体育、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保送生等),都要参加此次报名。
从2017年高考招生开始,报考科类不再分文理科。根据《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课目。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高考新改革,会对我区高中教育有何影响?各所中学在新形势下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学生、家长又该如何应对?日前,记者采访了区教育部门、高中学校教师、在校高中生及相关人士,一起来探讨新高考改革下,如何破解我区高中教育所面临的瓶颈和困难。
学生:选好优势学科 提高综合成绩
文理不分科 但考生学业要有所侧重
除了语数外必考科目,新高考将从7门科目中选考3门,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中,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学生和家长可以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到。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记者了解到,每一年的高考,总有不少的理科生在抱怨:数学难,物理难。现在,既然有得选,他们毫不犹豫地踢走了物理。萧山三中高二年级的周同学告诉记者:“我的学姐学长很多人都说,物理最难,所以我就想放弃它了。”事实上,不愿意读物理并不是学生个人面临的问题,区内不少高中学生也在对物理避而远之,除了物理,学生们还不喜欢政治,最喜欢的是历史。
不过,很多同学不知道的是,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日前,记者查阅了浙江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2017年拟在浙招生普通高校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后发现,包括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多个高校的理工科专业都把物理列入了专业(类)选考科目。
据浙大招办相关负责老师透露,虽然在新高考条件下不设文理科,但对于大学不同专业来说,还是有对于具体科目的考量,浙大的理工科专业更偏向于选择物理学科优秀的学生,而人文科学专业则更看重学生历史科目的成绩。
自由选择与适当引导相结合
从采访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区各高中学校对学生的自由选择考试科目方面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例如,萧山中学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和适当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调查摸底,推出了27种课程组合“套餐”,供学生自由选择,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萧山五中在选课之前做足了功课,通过培训、预选、选课、调整等方式,力求达到最佳组合效果。
相关业内人士也提醒学生和家长,新高考改革下,文理不分科针对的是高考卷子,但在大学的学科招生时,还是要分科的。所以,在高一、高二时,老师、家长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
学校:分层教学 每个老师的教学计划都不同
“既要把高三的老高考教学工作组织好,又要研究和实施高二新高考的应对方案,两者差异太大,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适应。”有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透露。
调整教学进度 与考试时间相适应
过去,一个教学组都是统一的一个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备课组教师共同探讨、通过。在实行新高考后,由于将会采用分层教学,这意味着可能每个老师的教学计划都会有所不同。这对老师是个巨大的改变和挑战。同时,老师的教学进度也需要调整。以往,高考是安排在高三年级的6月,而新高考将语数外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外语还有一次在10月),学考和选考的时间在4月和10月。因此,针对教学进度,需要与考试时间相适应。
根据新高考的方案,“学考”和“选考”将可以在高中前两年搞定,假如有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的十月份就提前结束了外语考试,是不是接下来高三一年时间就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了。
“理论上是完全行得通,但现实条件要实现它估计很难,因为师资力量跟不上,没有这么多老师。”区内某中学高一年级班主任张老师以自己学校为例,该校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还没有开设生物课程,全校的7名生物老师都在执教高二、高三。
“生物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已饱和,已经显得不够用,若这学期要在高一年级再开生物课,安排生物教师,根本行不通。”面对新高考,该校在师资安排上遇到了问题,或许也是全区中高中学校都正在面临的问题。
多数高中避免安排学生
在高一进行“学考”或选考
从记者获悉的信息来看,到目前为止,区内各校高一学生的课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而且绝大多数高中都尽量避免在高一年级安排学生进行“学考”或“选考”,一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进度跟不上,二是学生基础功底不扎实,贸然参加考试无疑是“拔苗助长”。
比如在萧山三中,7门课程的“学考”和“选考”安排贯穿了整个高二和高三学年,今年10月份,学校安排了三门课参加“学考”,其余课程“学考”将安排在明年4月份,到了高三年级,学生将全力以赴备战“选考”和6月份的高考。相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教学进度安排一切都正常,和以前的排课都差不多,但是等适应一段时间后,会做进一步的科学设计和调整。”
新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实施时仍会遇到各种挑战,用“革命性的影响”来形容新高考带给我区各高中学校的压力,一点也不为过。
据了解,虽然我区在高中新课改、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中起步较早,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要全方位实施新高考改革制度下的走班教学,区内各高中学校发现,不仅是师资队伍结构需补充,教学设施、设备也远远不够。
专家建议:不同中学的老师置换交流
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师资力量又没有重组和补充,设施设备还是老高考模式下的配置,新高考改革的指挥棒下,每个学校都做得很辛苦。”相关学校负责人表示,区财政、人社部门应该考虑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额外增加对高中的经费投入与教师编制等。
有校长提议,不妨尝试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但立刻收到另了一名校长的反对意见,认为在高中阶段网络技术教育绝对不可能替代现场教学,特别是在即时互通与师生情感互动中存在严重缺陷。
相关教育界人士指出:“高考改革,仅仅靠学校的努力是冲不出重围的,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新高考改革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改革者的设计和执行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家长的理解和全社会的参与。”
该人士建议,在现有的条件下,不妨在中学教师队伍中尝试推行走校教学或在区级层面组建师资流动管理站,让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置换、交流,教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此一来,将可以最大化利用好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力量。
家长:研读高校发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是跨过文理科的分界线,这让今年儿子已上高三年级的施爸爸松了口气:“高考改革了,再也不用犯愁儿子该选文科还是理科了。高考分科的事儿,曾让他和儿子激烈交锋过很多回,现在儿子的成绩虽然也有些偏科,但他不用纠结,因为儿子在7门课里选择3门优势科目参加考试。”
2017年参加高考招生的学生,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然,究竟是“吃螃蟹”的“勇者”,还是高考改革试验的“小白鼠”,在答案没有揭晓之前,施爸爸心里没有底。
“家里人对新的高考方案一知半解,自己也不知道未来想干什么,爸爸和我的意见经常不能对路,只能哪几门考得好就选哪几门了。”儿子施林宇也显得有点焦虑:万一只是这次考试碰巧成绩好怎么办?自己到底擅长和喜欢哪些科目?大学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显然,在这道人生规划的选择题面前,施林宇没有得出答案。
对于这一点,学校老师也知道,他们试着邀请各行业校友回校分享经验,邀请大学老师开设讲座等,但并没有让学生和家长解渴。“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这方面的资源挺欠缺的。”一位老师说。
一位家长表示,目前,选考科目唯一最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就是已公布的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约1400所高校,发布的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只要有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
另外,新高考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第二次考试机会,除语文和数学之外,其余科目均有两次考试机会。但也有家长算了一下,假如考生每一个事关高考成绩的考试机会都不放过,高中三年参加的高考场次达10场——3门选考科目各2场;英语2场;语文、数学各1场。如果再加上同样有2次机会的学考,即语数和其他4门学考科目各2场,那么学考加选考的场次最多可以达到22场。三年考22场,这样的考试密度更让考生和家长,甚至老师倍感压力。
在采访中,不少低年级的家长也表示理解,毕竟每一次教育的改革与突变,都需要迎来阵痛,希望这样的过渡期更短一些,让这样文理不分、增加组合的新高考模式,能让自己的子女更大化地有机会去发掘和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少一些不知所措…
上一篇: 英语听说测试促进课堂变革
下一篇: 浙江2017“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