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高考改革下的学校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高考改革下的学校教育: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来源:中华网  更新时间:2016-11-24 19:25:15 围观:1837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公布了高考改革措施。录取批次合并、文理不分科等考试及招生制度的变化,都在催促着考生和家长提前将升学规划的制定提上议程。面对政策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冲击,中学和高校需怎样调整自身的教育体系?

        11月22日,2016年新浪高考升学规划行业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上午的圆桌论坛环节,多位高校招办主任及教育专家等共同探讨高考改革下学校教育体系的升级之道。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招办主任刘震、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吴静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处处长傅尧、厦门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及微博渠道市场部副总经理魏莉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新浪网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主持。

        高考改革与高招录取,名校招生政策怎么变?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吴静怡介绍道,上海作为此次新高考的试点,“3+3”的选考科目政策给了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原有的3+1”政策只能让考生在10门课程中选1门,改革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选择“交叉学科”。

        此外,高考改革的另一个宗旨就是实现选择专业的自主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傅尧认为,无论是提供“3+3“的选择,还是实行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改革最核心宗旨是突出专业和志愿的匹配性。

        在此变化之下,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认为,现在招生政策更是为人才培养服务。以浙江的“三位一体“政策为例,学生的高考成绩占6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单纯的高考高分已经不能证明学生是优等生,人才选择的标准更多元。

        “招生只是手段,人才培养才是目的。相比来说,考试就是招生的手段,并不是现在被考生和家长奉为的‘考试至上’。“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说。

        走在前列的国外招生体制

        国外的先进教育改革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同样是英美,他们对于学生的专业却有不同的认识。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认为,真正的人才培养,要让学生接受通识教育,文科理科都不差。在这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本科阶段不要过早分科,让学生在大一、大二接受通识教育,从大三或大四开始确定自己的研究或就业方向,到了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阶段,开始进行某一个领域内的深耕钻研。

        而在欧洲,却又是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英国高中实行a-level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考试科目,奉行的是 “以兴趣为核心”的原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傅尧也介绍了中外招生理念的不同。他认为,国际上的招生是以“最强项”为标准,而不是我国“看总分”的方式。“我们崇尚一分也不浪费,最想用最低分上一个好大学。而国外则主张选了相关专业后再选大学。”

        另外,在国外的招生机制中,升学顾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真正成为了大学和中学的桥梁。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说,国外升学顾问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他们一般不是学校的任课教师,但是会多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性格和需求,最终真实全面的为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学校。

        应对变革 “互联网+”能帮学校什么忙?

        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冲击,学校可以如何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应对?微博渠道市场部副总经理魏莉建议,学校通过利用互联网传播更有“温度”的招生信息。最好不要在微博上简单生硬地发布招生简章,学校可以通过微博展示自己优美的教育环境和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对于制定升学规划,微博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魏莉认为,如今的初高中生在微博上获取信息,关于升学规划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微博来送达到学生身边。如今微博的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对于全方位展示高校和专业信息都非常有帮助,更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升学规划知识储备。

上一篇: 北京中高考改革给家庭教育带来哪些挑战和契机?

下一篇: 安徽高考改革两大配套方案出炉 2018年秋季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