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行业观察 > 新高考,给你更多选择的高考

新高考,给你更多选择的高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17-07-18 14:56:53 围观:546

——对话上海延安中学高三班主任施洁琦、学生吴贇超

在高考进入倒计时一周的时候,本报特意开设《高考日记》专栏,邀请上海一位考生的父亲和他孩子的班主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与孩子一起经历的这段难忘的日子。如今,尘埃落定,真正的主人公可以登场了——他就是上海延安中学高三(11班)学生吴贇超。此次,我们邀请他与他的班主任、上海延安中学高三年级的施洁琦老师一同对话,讲述他们在经历新高考这一路上的感受与体悟。

新高考,给你更多选择的高考

日前,施洁琦(左四)和吴贇超(左三)等学生在上海延安中学大草坪上合影。资料照片

教师:选择权多了,学生轻松迎考

学生:面试好像与专家的一次“坦诚对话”

记者:从6月7日至9日的高考,到6月下旬高考成绩公布,再到正在进行的高校招生录取,“挺”过高考招生的最后时刻,也意味着高中生涯的正式结束。回望这三年,作为老师,作为学生,有怎样的体会?

施洁琦:作为第一批高考改革的经历者,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考试方式的变化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由于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考生最多可以参加两次外语考试,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总分。从6月8日这天的送考中,我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学生们迎考的惬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英语成绩打底,这次的迎考状态就轻松多了。新高考方案充满了选择性,尤其是给那些有自主选择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既可以在学习科目上进行自主选择,也可以在学业时间的合理分配上进行自主选择。

第二,等级考科目选择打破文理分科。按照上海新高考方案,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高中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报考3门,计入高考总分。新高考改革让学生们专业选择面更广,更胜一筹。

第三,志愿填报方式改革体现以人为本。往年考前本科志愿填报的时间一般在五月份,新高考改革中的本科志愿填报改为考后“知分知位知线”填报,这缓解了学生和家长担心会考砸的焦虑,心理压力有所减轻。这些制度设计确实考虑了考生的切身利益,也赢得了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认同。

吴贇超:这次高考我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参加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如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能够被自己的第一志愿录取,为我的高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次高考终生难忘。

经历新高考,最难忘的是参加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校测面试。我参加的面试分成两个组,A组是人文组,B组是专业组。在参加B组面试时,老师们的提问非常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譬如,问你怎样的实验过程才是最有效的等等,我在回答时虽然有些紧张,但所幸有惊无险,面试专家还对我的回答做了点拨和指导,这让我感到温暖。A组的面试主要是针对学生递交的综合素质纪实报告等材料,询问考生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话题。面试共历时40分钟。参加本次综评录取改革试点的面试,让我感觉更像是跟专家学者的一次“坦诚对话”,收获良多。

教师:为学生“减负”,不盲目“刷题”

学生:有限的精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记者:正是因为有变化,我们才称之为“新高考”,相应地,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如何调整不同阶段的目标?有怎样的经验可供分享?

施洁琦:上海实施高考改革新政后,为了合理控制学生的考试负担,高中等级性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在等级考科目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回归课本,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由于等级考学科的考察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我们精心编制每节课的练习,在每节课后只布置半个小时的习题量,确保学生上课时能掌握主要知识和核心内容,不占用太多课后时间,为学生“减负”。此外,由于等级性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调用相关知识回答。我们鼓励学生在新情境中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通过分析探究,准确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刷题”。

吴贇超:有人说不经历高考就枉为人生,我很有幸赶上了新高考。高考作为人生的第一次历练,锻炼了能力,磨炼了意志,尤其是在增强自信、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让我尝到了虽艰苦但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次新高考总体上我觉得很适应。第一年和以前一样,第二年开始走班,每个人都有一张不同的课表。我们通过选课清楚了解自己重点学什么、考什么,这样平时有限的精力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等级性考试分布在高中三年的不同阶段,这就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去复习,并努力获得最好的成绩。同时,由于高考压力分散在了高中的不同时期,这对于最后三天的压力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变革

学生:理性选科,合理安排时间

记者: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新高考都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施洁琦: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当变革来临时,我们不应该过多地纠结于变革带来的困难和不适应,不应该拘泥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难以自拔,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这一变革,对自我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吴贇超:新高考带来了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如何积极应对,我对学弟学妹有三个建议。

一是理性选择等级考科目。我认为,学生在选择高中学业水平三门等级考科目时,不仅要考虑兴趣,也要兼顾自己的强项。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最终选择了物理、化学与地理,既实现了文理交叉,又充分考虑了自身优势。

二是合理规划高中学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们不要过度偏科,因此,学生在备考三门等级考科目时,其他合格性考试科目虽然难度不大,但也不要松懈。对高中生而言,在三年中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做到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是值得重视的。

三是合理定位填好志愿。上海高校本科批次招生实行的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虽然填报本科志愿时考生已经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也知道了个人的大致位次,但要填好志愿还是要合理定位,因为你喜欢的专业可能也是许多考生的选择,能不能被录取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我觉得,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应充分考虑自身兴趣特长和学业水平,把握“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通过“大胆尝试、谨慎对待、全力以赴”,力争实现“不留遗憾”的目标。

【专家点评】

顺利推进 众望所归

作者: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常务副所长)

上海高考改革顺利推进是众望所归。新高考顺利进行,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本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多元评价,综合录取,还考试选择权给考生,深得人心。第二,上海试点改革的准备工作是充分的,毕竟高考改革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精诚合作和细心准备,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这一攻坚战是打不赢的。第三,本次改革也给那些对改革新政持观望态度的人以很强的鼓舞和信心,给更多省区市落实自己的高考新方案提供了成功的样板。从这个角度看,示范效应是强大的。当然,在全面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主动性多大、条件是否充分具备等,都是未来高考新政最终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 关于新高考志愿填报,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下一篇: 新高考招录方式:高校与考生之间的“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