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专家观点 > 专业选择与生涯规划

专业选择与生涯规划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8-08-07 18:38:30 围观:3633

1.1什么是大学和专业

同学们,大家整天忙于学习,都在追求一个梦想,就是考上名牌大学。但什么是大学呢?什么又是大学的专业呢?如果对这个目标都不了解,就在盲目地追求她,是否有点说不过去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学呢?大学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它包括了综合性大学、学院、高职高专等。什么又是专业呢?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我国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是根据我们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那么再问一句,我们为什么要考大学呢?很多同学会觉得很无聊,这简直就是数学中的公理,不言而喻的嘛!但就是这不言而喻的答案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许多人无非说是考上大学前程锦绣,也有的说光宗耀祖,甚至还有的回答成父母让他考大学的。这都是不对的!为什么要考大学?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将来的职业理想。即读书的目的首先在于使用,学以致用,如果学了一大堆知识然后束之高阁,弃置不用,那这就是最大的浪费。而运用知识的最大平台就是我们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我们知道,职业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职业对知识的要求便没有高层次职业要求高,比如街头小贩这个职业,仅需初中毕业就可以做了,但你说如果那天不想仅仅当个街头小贩,想把它做成大生意,那么就要掌握相应的商业知识,如果还想做得更大,做成电子商务,那么可能还要学电子商务方面更多的知识。而我们每一个都想着自己将来成为做大事业的人,因此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这便是我们要考大学最根本的原因。当然除此而外,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身体锻炼和道德修养,让自己未来的职业或事业真正地造福社会。

前面我们讲了,我们读书的目的、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职业理想,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读大学才去读它,如果暂时不需要,我们也可以放弃读它,等自己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解决后,再去读大学也是可以的。众所周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当年就是读大学中途退学,从事自己的微软事业,等到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了,需要他去读大学了,他才又去读大学。

说了这么多,我们就是想告诉大家,大学只是实现我们人生理想的手段和途径,并不是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读大学而读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专业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个人和家庭的投资项目,我们在中学升学时,要认真思考我应当选择哪一个投资项目,才能让自己的时间、精力、资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就是规划我们学业的过程,也是规划我们生涯发展的过程。

1.2什么是生涯规划

上一节,我们引出了生涯规划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生涯规划呢?就是对个人一生的发展路线、方式、策略进行系统、持续地规划和管理的过程。生涯规划是人生规划学说中内涵最少、外延最大的概念。因为职业是个人最主要的生存发展的平台,因此生涯规划许多时候与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确定职业目标、促进职业发展是生涯规划中最主要的内容。

生涯规划把人生分成了如下阶段:

(1)探索阶段:15岁~24岁之间;

(2)确立阶段:24岁~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子阶段:尝试子阶段(25岁~30岁之间)、稳定子阶段(30岁~40岁)以及职业中期危机阶段(在30多岁和4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段上);

(3)维持阶段:45岁~65;

(4)下降阶段:66岁以上,当退休临近的时候。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探索阶段,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职业性向、职业锚、职业兴趣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40岁以上的人,就不应该做过多的尝试,而是应该认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职业锚、职业性向,选择本人有优势的职业做长远的打算。

当然,我们目前处于学生阶段,也就是生涯规划中的探索与确立职业目标的阶段,这时候与我们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学业规划。即规划和管理好目前我们面临的求学生涯,什么是学业规划呢?简单地讲,就是规划学业或者对学业的规划,如果对它进一步定义,则是:为了提高求学者的职业或事业发展效率而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具体来讲,是指:在求学者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也就是在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的源头上(一般为初中毕业),通过对求学者的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未来、正确认识,确定其人生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路线(专业和学校),然后结合求学者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制定学业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资金等)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通过解决求学者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里学等问题,以确保用最小的求学成本(时间、精力和资金)通过学习成长为满足阶段性职业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并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业规划是通过求(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来实现和完成的。即规划过程,这是学业规划中的核心要素。求(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是学业规划的具体化与日常化,求(升)学决策是指求学者(中学毕业生)在求(升)学时对下一阶段学习专业、学校与方式的选择,而学业管理则是通过学生对自己每天、每时每刻的学习计划与安排,通过品德修养、智力开发、身体锻炼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后,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人才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阶段性职业或事业目标。

学业规划中另外两大要素是规划主体与规划客体,规划主体是指求学者本身,即最终的选择与决策权一定是求学者掌握。规划客体是规划内容,即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学业目标,即学业路线。

生涯规划理论在上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由帕森斯等人提出,以至到舒伯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学业规划是本世纪初起源于中国,由我国学业规划研究专家张恒亮提出,目前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生涯规划理论,偏重于心理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方面知识体系,把人职匹配及职业发展作为生涯规划的目标;学业规划则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提出了学业规划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个人的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即不仅仅是人职匹配和职业发展,还要做到以最小的投入来实现这一目标,最终是为了提高个人发展的效率,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业规划本质上属于劳动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1.3 基于生涯规划的选课策略

新高考的形势下,我们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就面临着选择课程的问题,如何来选择课程呢?根据学业规划理论,我们的基本策略是:瞄准就业升学求学,也就是说先确定我们大学毕业后或者说学业完成后的就业目标,然后根据就业目标确定专业方向,确定了专业方向后,再根据高校发布的专业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优势学科,最后来确定所学的课程。具体可见下图:

高中选课是学业规划的具体化,阶段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自身的职业理想及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个人的发展效率,我们主张在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坚持有所学,有所不学,进而服务于当前阶段的个人发展目标。高中阶段,大部分同学会选择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同学则会进入社会面临着就业,不同的目标便决定了不同的学习内容。

因此,我们认为,高中选课的第一步首先是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及本阶段的发展目标,也就如图3-1中的第一、第二步,即确定职业理想、确定就业目标,为了完成这一步骤,我们需要相应的辅助性工作,这就是3-1图左边的内容,即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判断人才市场供求趋势,分析个人发展要素及相关因素等。并且这一综合性内容当贯穿于整个学业规划与选择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在《高中学业规划与管理》这本书中详细讨论如何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就业目标和专业方向。

选择课程的第二步就是根据就业目标、职业与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具体在大学里将要学习的学科类别,一般为二级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等十二大类。也有部分同学在高中毕业后将要告别单纯的求学生涯,进入工作学习相结合的个人发展阶段,这类同学选择课程时,需要根据前面步骤确定的职业理想及就业目标,在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选择与就业目标紧密相连的内容和知识。比如现在的通用技术课程里有驾驶、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电子技术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确定侧重于学习哪一方面的课程内容。

第三步就是根据大学将要学习的学科类别及大学学科及高中课程之间的知识关系,具体选择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

1.4 怎样深入认识专业

本书收集了目前国内经教育部批准的所有的本科专业,共计466个专业。这些专业分别属于哲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十一大类,另外还有军事学,本书在后面将单独介绍。按照学业规划理论,我们建议大家根据就业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也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以始为终的方法,现在怎么选择?先考虑将来的目标,如何能一步步地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需要选择路线。因此,建议大家先定就业目标,然后根据就业目标选择合适的专业。

那么就业目标与专业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我们认为,一个专业可能对应多个职业方向,反之,一个职业方向也会对应不同的专业。所以在理想状态下,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专业对应的职业方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了解全部的专业对应职业方向。我们先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职业)目标划定一个专业范围,然后再在这个范围里面来查找就比较方便了。下面我们来谈谈有助于我们划定专业范围的职业分类。

根据学业规划理论,我们可以把专业方向或者职业分成了行业性职业和泛行业性职业,行业性职业是指职业要求的专业性强,针对性强,适应面窄,这主要是工学、农学、医学方面里的专业方向或职业,比如像工学里面的地矿石油、航空航天、铁道运输、冶金机械、能源动力行业对应的技术及研发性岗位,这类都需要专门知识和技术。而泛行业性职业呢,其最大的特点是适应面广泛,各行各业都可以用,比如文、史、哲、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另外还有工学里面的少数专业,像材料、自动化、仪器仪表等专业也有着广泛地适应性,可在很多行业里面从事相应的职业。

行业性职业的好处是针对性强、技术门槛高,就业容易,也能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但缺点是适应面窄,如果该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时候,要进行职业转换就比较困难。泛行业性专业的优点是适应面广泛,但是样样懂,都不精。就业的时候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就会陷入就业困境。对于这两类专业,我们在进行学业规划时,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行业性职业就是要注意选择就业前景好,自己有优势的作为就业目标,而泛行业职业呢?则选择了专业后,一定要确定具体的行业和就业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行业、就业目标做好学业规划,除了学好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而外,还需要根据行业和就业岗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为适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需要的专门化复合型人才。

明白了上述分类后,大家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然后划定自己的行业和专业范围,进行深入地分析了解,并为自己最终确定专业方向奠定基础。

1.5 实事求是选专业

在个人发展与学业规划中,学什么(即学习专业的选择)是第一等重要的战略问题,这就像企业在开办之前首先要考虑生产经营什么一样,生产什么,取决于经营者在分析市场及自身资源优势之后对销售什么的判断,同样,学什么专业,也是取决于求学者对毕业后人才市场态势及现有自身资源及优势的判断。

在这里,有两种观点需要纠正,一种是认为专业不重要,大学主要是对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专业的选择对个人发展并无大的影响,只要综合素质强,随便什么专业都可以成功,这是许多职业规划专家都认同的看法。是的,职业规划专家说得并没有错,条条道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须知这其间必然有最短的一条,那么学业规划就是寻找这最短的一条的。即以最小的代价和投入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再则,职业规划也并不是只有职业目标(理想)就行了,如果没有从现实到理想那切实可行的路线支撑,这种职业规划很容易流于形式,理想也将成为空中楼阁。第三,在许多情况下,从现实至理想的路线也并不是笔直的,可以一步跨越的,这时,就需要考虑每一个步骤或阶段性目标如何实现,为了实现这阶段性目标或步骤,当然就需要针对阶段性的职业目标而选择合适的学业(专业)。比如,有学生的理想是成为企业家,创建自己的实业,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只有凭借自己的奋斗,这时,他就需要先成为雇员,那么就要考虑首先成为什么行业、单位内的雇员,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学业,毕业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获取职位。等自己在雇员的职位上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后,可以开辟自己事业的时候,再来考虑向职业理想(企业家)来迈进。那么,要成为雇员,你就必须要考虑在现有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进行学习,才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不是盲目地随便选什么专业都行。所以,认为专业(学什么)不重要是一种幼稚天真的想法。得了一种“左派幼稚病”。这类人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想着一飞冲天,对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不屑一顾,他们很容易爆发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比如说砸锅卖铁也要上大学,比如说为了一步到位实现理想,一定要走艰难无比的人生道路,不愿稍微地迂回,听不进别人现实合理的建议。他们惯用的批评别人的正确废话就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殊不知,不吃饭,你也终将活不下去。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另一种观点是对热门专业从一而终,认为只要选择了好专业,将来能投身于热门行业,也就别无所求,失去了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整日沉缅于顼碎而庸俗的现实生活,随波逐流于万丈红尘中,这类人在个人发展中得的是“右倾机会主义病”,他也终将无法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记得邓小平同志的一个典故:有外宾问,你是左派还是右派,小平回答,我是实事求是派。要说的是,我们大家都应向小平同志学习,领会其深刻内涵,在个人发展中,既不当左派,也不做右派,做个真正的实事求是派!

1.6 专业、职业关系解析

我们在做学业规划及升学志愿决策时,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必须面对而又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有人说,专业决定了职业;又有人说,专业与职业没有多少联系,你看现在成功的人有多少是从事的原来自己所学的专业?其实,这只能说明人们对二者关系认识上的片面与肤浅。职业与专业之间并不是像前者所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然也并不是后者所说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学习中文的依然可以成为记者和管理人员,可学习新闻的也可以成为高校教师或者公务员。的确如后者所说,许多成功者现在从事的职业并不是原来所学的专业。但我们要看他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份正式职业。因为我们知道学以致用是最符合经济效率的个人发展原则的。因此,自己从事的第一份正式职业如果就是原来所学的专业对提高个人发展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毕业后,你可以从事你没有学过的专业,但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专业的时候,你要在非本专业上承担起相应的工作,那么你还要花费很大的个人代价(时间、精力、金钱),所以,我们还是主张求学之前认真选择专业,争取让自己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以尽量避免个人发展的弯路。

那么专业和职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一对多的关系、多对一的关系、一一对应的关系。一对多就是指一个专业对应多个职业方向,这些专业一般是学习内容比较广博,发展方向可以分散的专业,比如哲学、历史、中文、经济学等专业;多对一就是不同的专业可以发展成为同一个职业方向,这种职业一般技术含量不高,但要求个人在实践中自己领悟和学习,比如业务开拓人员、新闻记者、企业管理人员等。一一对应则一般为技术性较强、专业分工明确的中职、高职类工科专业。从本章开始,我们就具体讨论每一种类型的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联关系。

1.7 专业与学校的关系

从学业规划角度看,学生及其家庭是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在一定的分数条件下,学生能够自主决定学习的专业及学校,而学校则相当于料加工型企业,在学生选择了专业与学校后,该学校为学生提供人才的加工服务,完了学生将自己作为人才商品自主决定销售给哪家单位。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专业在本质上就相当于学校提供的服务产品,每一所专业教育阶段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专业范围,并且学校在这些专业中并非平均使用资源,它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或者说拳头产品,我们一般叫它为学校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呢,一般都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还有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美誉度等无形资产等因素积累起来的,这对于合适的投资者——学生在个人发展中提供实质性的提高与帮助,从而为其学有所成、未来顺利就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一直强调选择学校时必须是在我们所定的专业上有办学优势的学校。

在学业规划中,专业是确定学什么的重大因素,不同的专业决定了解不同学习内容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但是否同一个专业其学习内容及专业方向就一定相同呢?也不一定。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内容及职业方向是基本相同的,但也有专业因为学校的不同,从而出现学习内容及职业方向的较大差异。比如说交通运输及交通工程专业,北京交通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都开设了此专业,但其职业方向及学习内容就差别很大, 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在北京交通大学分别隶属于交通运输学院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交大过去是铁道部直属高校。一个是从铁道运输管理演变出来的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一个是从铁道交通设计与建设演变出来的交通工程设计专业。北理工是国防科工委直属的高校,过去曾经是兵器工业部下属。北理工最强的是与兵器相关的专业。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在北理工所属的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也是北理工最强的学院之一,它为什么强?因为它就是从坦克专业派生发展起来的。 那么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在北理工为什么放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行驶必须有道路,坦克更是需要在各种复杂道路上行驶的特殊车辆,车辆的实地试验也离不开道路。修路就是道路工程。道路联通并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交通工程,在道路交通上行车就构成交通运输,就需要管理。于是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就这样派生出来并放在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里了。可见,一个是铁道方面,一个是兵器工业中的道路建设,差别很大。

这种现象,和我们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产品的关系是一样的,比如同样都是生产冰箱,海尔的和美菱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差不多的,但其产品究竟还是有一些细微差别的,有时候,这种细微的差别也会导致你做出不同的购买决策。同样,学校与专业的关系也是如此,虽然是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中其学习内容基本相同,但还是因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差异表现出来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专业的职业方向时,除了一般性的,普遍性的了解专业,还应当对一些大家不常接触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开办院校的历史沿革有所掌握,从而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及职业方向,为我们的升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及情报。

来源:《大学专业分析》

上一篇: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亮点,学生学校如何应对

下一篇: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怎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