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行业观察 > “冷门”变“热门” 生物学成为高考改革后更多考生和更多专业的“选项”

“冷门”变“热门” 生物学成为高考改革后更多考生和更多专业的“选项”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时间:2018-08-14 13:44:57 围观:490

本市实行“3+3”新高考制度后,考生对于“语数外”之外的“+3”科目,须从“政、史、地;物、化、生”中进行“6选3”。由于选考科目实行“先考先清”原则,地理、生物都不在高三年级进行等级考,因此,相比改革之前,更多学生选择地理和生物,以便可以提前完成考试,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最后一年其他科目的迎考。在新高考选考模式下,生物不再是冷门。然而,对于生物这门有了新课标的课程,你了解多少?

生物考生选项多,专业覆盖八成

据上海市本科高校专业(类)对首年新高考选考科目的要求,沪上近40所院校共设置具体专业或学科大类约1100个。其中,提出“考3门”科目要求的专业达280多个,最常见的组合就是“理、化、生”这3门,涉及理学、工学、医学的200多个专业均可接受这一考科组合的报考。

有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技的世纪,大健康产业在中国风生水起,考科与专业冷热关系也因此变化。从具体各科目受高校的“欢迎程度”看,在所有专业(类)中,高校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有415个,占总数的37.9%;其次是化学,有337个,占30.7%;再次就是生物,有222个,占20.3%;而地理、历史、政治都在其后,分别为47个、41个、26个。从前属于“少数派”的生物、地理,均在文理不分科条件下“变暖”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统计,论传统高考的专业覆盖面,选考理科的话,约可覆盖60%的专业门类;而在新高考“+3”后,考生物的考生,可选择的专业覆盖面达80%。

四大核心素养未提“知识”二字

生物学科专家们日前齐聚华东师范大学,解读今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以及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掌握中学生物学。在专家看来,考试评级与课程标准是一脉相承的:课程达标更高,考评等级也更高,高水平的教、学、考往往超越单一的知识层面。

拥有60年历史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的主编李宏庆介绍,2013年教育部就启动普通高中各个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其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历时4年修订完成,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凝练为16个字:“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4个关键词中并没有“知识”二字,更关键的字眼是“观念”“思维”“责任”等。

从课改到教改,再到招考改革,几大环节一直在动态调整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赵占良透露,高中生物教材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通常,关于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4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与共生关系,但在研讨中,有生态学家提出,有的物种还存在着一种原始合作关系。于是,教材编写时采纳了这一意见,写入了第5种种间关系。他认为,新的变化提示生物学教学是与时俱进的。

因果关系复杂,重在高阶思维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有两大突破。”作为国家新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之一,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胡兴昌说,除了凝练核心素养,另一项突破便是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学科学习后应达到的学科能力,其中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无疑也是学科考查重点。胡兴昌说,课标水平共分4个等级,以“生态系统平衡”为例,包含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物种演进等,最高等级水平绝不是只考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基础上构建起生态平衡观念,并且能够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生态系统平衡”不局限于生物学,也涉及物理、化学、地理等其他学科。

赵占良认为,从科学思维角度看,生物学与其他理科学科的比较优势在于高阶思维更多,如辩证思维、整体性思维与复杂性思维等。在生物学上,因果关系相当复杂:有时是一因多果,如药物副作用;有时是一果多因,如身高决定论;有时还是多因多果,比如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各种因素和结果存在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然而,有些考题,如食物链推导的问题,“甲—乙—丙”或“丙—乙—甲”之间都是单向箭头,“这显然是有碍科学思维发挥的反例,考生不能如此简单而机械地操作。”

上一篇: 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

下一篇: 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第二年,高招总体投档成功率超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