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更新时间:2018-08-15 11:46:02 围观:768
作为高考改革先锋,江苏省高考方案“十年四改”,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08年。然而,这一次次改革备受争议与诟病。近日,江苏省再次对高考进行重大调整,新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审核,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7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
不说江苏高考新方案的事,因为还在路上,并未正式公开,各方说法大多属于碎片式猜测。借这个由头说说全国高考改革的事。
高考改革年年喊,像窗外的知了一样,每年至少要来一次。这些年,开两会的时候,高考改革的发声几乎成为必须的、固定格式的提案议案选题。但到底怎么改,两只靴子都还穿在脚上呢!
按现在的考法,弊端已经显现,不再赘言。自主招生已经成为常态,但高中校长保举的推荐制,还没有动作。一提到高考强调素质教育,搞一些立体化、创新式、推荐性的尝试,马上网上就是一片热评。主要集中在担心异化为“拼爹”、“拼关系”的潜规则。的确如此,中国国情社情民情摆在这里,谁也不能保证中学推荐与大学招生的权力过大,校长说了算,就是公平公正的。因此,一切为了稳定,暂且不搞大动作,各地搞些“小高考”和单独命题的小动作先试试看。结果这一试,江苏高考改革换了一大堆衣服,家长还是觉得难看太辣眼!
换汤不换汤的改革,还是继续走应试教育的老路,高考不能牵动素质教育,综合素质上不来,谈何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曾有一位知名学者忧心忡忡的说:“德国人重理论,法国人喜思想,美国人爱实用,中国人尊传统,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的考试制度,便是明证。这导致传承知识有余,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中国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怀的熏陶,任重而道远!”
的确,国外高考注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想能力,而我国的高考作文几乎“几十年如一日”,“现代八股”的套路引导学生循规蹈矩,甚至是玩假大空,靠瞎编爹死娘嫁人的故事来煽情。如此高考模式下铸造出的所谓“状元”,能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今年江苏的高考是给点材料,让学生围绕“语言”做文章,我当时听说这个题目就笑了。考生都在绷紧每一根神经,默默无闻、一言不发地做考题,聚精会神,分秒必争,那还有表达语言的机会?!他们从压实弹簧般的备战高考到忐忑不安地走进考场,能让他们说几句话?压力山大的应试教育模式,哪有他们表达语言的机会?即便让他们说话,无非是背书背单词背名言名句和公式子,让他们写关于“语言”的作文,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这个作文题,倒是让我想到高考要真改革,就能动真格的,往素质教育上改,而不是一味搞“民粹”的数量型改革。要让他们会使用和表达“语言”,就得先从高考模式上改,考察孩子们动脑动嘴和动手的能力。
高考除了报考外国语大学的考生外,不要再考外语了,留待他们考上大学后去考四六级。要大幅度削减试卷的题量,语文考卷中诸如阅读理解、作文的分数也要大幅度降下来。可以设置语言交流讲述环节,给个话题让考生们交流讨论,然后打分计入语文总分。数理化等科目,都可以考虑多出应用题,甚至可以设置实验环节,让考生走进实验室动起手来。
对政府与教育者来说,改革高考制度就是一篇“作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新则有核心。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与开发创新型人才,破解中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是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选项。鉴于此,长痛不如短痛,全国性的高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江苏的新方案已经报批了,能否触动全国性的高考制度改革呢?对此,值得公众期待。
上一篇: 海南出台意见推进高考改革 严禁随意压缩必修课程教学时间
下一篇: 江苏将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纳入高中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