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时间:2018-12-14 10:11:51 围观:2277
随着新高考的改革逐渐落地,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录取”,在淡化“分数”所起的作用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自主选拔形式在招生工作中比重逐渐提升,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学阶段的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业内专家指出,本次新高考改革是涉及面最大的一次,针对高校、中学、学生个体、科目及专业之间的选择增多,且在强刚需驱动下,新高考带来了丰富的上下游产业商机,自主选拔考试培训、生涯规划培训、选排课系统等赛道显现,未来存在诞生独角兽的机会。
倒逼生涯规划提前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课程、考试与专业选择权。在考试科目上,由传统的文理科两种选择,转变为多组合的20种及更多选择,确定考试科目与未来专业方向的时间也提前至高一入学。
在此背景下,合理的生涯规划,即学业与职业规划成为升学路上的指南针,而传统中学对学业与职业规划的“一穷二白”,也为生涯规划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不止生涯规划被提前了,据天津大学招生办副主任许晶介绍,新高考下还出现了新的招生类型:综合素质评价,即由普通高考到自主招生到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其主要包括5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为每个学生 “打分”来进行比较,而是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特点,是从“优秀水平”到“个性展示”的转变。评价的基础素材需要从高一开始累积。
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考研究中心主任吕阳认为,这里面包含的文体、艺术等内容,对于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有优势的,因为需要有经济基础作为依托,学生可以报名培训机构的多种训练班和活动营,以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含金量,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公平。
挑战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据悉,在新高考下选考科目改革落地到高中即走班选课,对高中整体教学运行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整体选排课方案需要选排课系统、智慧校园系统、电子班牌等一系列软硬件的支撑。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指出,现在人工排课已经无法解决校内千名学生的选课问题。同时师资队伍的工作安排也变得富有挑战,尤其是当科目选择不均衡时,个别学科会出现周期性的人员富裕或短缺。
此外,王校长还指出,学情分析系统也是解决管理问题的重要硬件。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除了需关注自身意愿,还需要选出自己竞争力最高的三门选考科目以确保在标准分赋分制度下的得分率,而大部分高中还停留在传统的平均分统计阶段,尚不能通过数据为学生选科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教学管理方面,原有行政班班主任督导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强流动性选科走班后的教学管理需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有业内人士表达了“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的观点,数学由于不再区分文数、理数,所以难度下降;而部分省份英语可以考两次,取高分成绩。但对语文学科,相关部门明确提出将难度系数提高,由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周期较长,并有阅读、作文、文言文等多个细分方向,在此背景下,全学段各细分方向的语文培训将迎来爆发期,未来在语文赛道极大概率出现数十亿级营收的规模型企业。
孕育含金量竞赛培训
新高考改革下通往名校的路径越发多元,自主选拔类考试将成为主流,其中包含的学科特长方面,顶级高校更认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成绩;创新潜质方面,科协旗下的三大类科创比赛认可度在提升。国家现在取消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杯赛,高中阶段具有含金量的杯赛现在与高考挂钩,发展前景可期。
此外,在目前的操行实践中,推荐信、成绩单由于同质化,提升空间有限,而奥赛等有含金量的竞赛内容将在综合素质评价初评中占有极高权重。随着新高考的逐步推进,和各赛事的推广普及,相关培训类的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并将有效帮助学校对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为他们规划出适合自己的成长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