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研究院 > 行业观察 > “走班”若误是“沼泽”

“走班”若误是“沼泽”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6-08-23 11:30:45 围观:1204

近期教改中的分层走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教学,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这种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学校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分层走班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借分层之名变相分快慢班

分层走班教学的初衷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分快慢班(或重点与非重点班)教学是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划分到不同的班级集体中去组织教学,这种划分的唯一衡量标准是考试成绩,很多学校的教师配备也会向快班(或重点班)倾斜。目前一些学校延续了快慢班的方式进行走班教学,即,选择权并不真正在学生手中,而是采取“学校选、学生修”的分层方法,这其实是变相开设快慢班,是有悖教育公平的原则和法规的。

误区二:分层走班之后加重课业负担

减负是我国教改多年的目标,也是考察分层走班效果的标准之一。一些学校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后,低层次教学进度按部就班,中、高层次加快教学进度。2014级上海市全市高一学生学习进度调查显示:语文、数学、外语教学进度超计划近2倍,物理、化学超计划1.5倍,政治、历史、生物超计划23.3%。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难度显著提高。

分层走班教学对教师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的能力和经验的要求明显提高。流动性的班级对于教师发挥其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能力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行政班班主任管理难度加大,而教学班任课老师则需要履行部分班主任职责,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局面。

误区三:分层走班之后加速两极分化

分层走班教学的前提就是在优生更优的情况下,不能使中、差生变差。实施“因材施教”之后,力争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以同步提高。

但在心理层面上,分层走班教学很难做到完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标签效应、光环效应会给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带来额外的精神压力。分层教学变相将学生分成多个等级,很可能导致师资的配备和教师的态度因等级而异,这不仅有可能衍生校园中的“马太效应”,还会让学生产生等级差别歧视和差生自我定位的心理暗示,容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优越感,而另一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

误区四:分层走班之后突出应试目标

研究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开发的,注重体现专题性和综合性、开放性,注重学科品质、科学思维在项目设计或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运用。

实行分层走班教学之后,上海市教委的课时计划被学校“二次”分配,一些科目的课时被压缩,教学内容仅满足基础型课程的达标要求,等级考试、高考科目的课时被增加,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考试要求组织教学,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仍形同虚设。

避免误区,优化管理是关键

班级管理

建议在学生管理上,实行行政班级和教学班级双轨制的学生管理体制。行政班级以原班主任、班干部为主,配合各科任课教师,在原有班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同各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分层教学班的学生情况,配合各科任课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班以任课教师和教学班的课代表为主,明确各教学班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观念,消除原有的行政班之间的界限,增强教学班的集体凝聚力,同时注意与原班主任的沟通。在教学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管理

分层教学课表编排采取组块式排课。同一组的课表必须排在同一时间段,数学和英语学科进行组合配对。集体备课制度是分层次教学的质量保证,担任低层次教学班的教师要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个别学生辅导上多下工夫,并利用选修课时间进行基础强化;担任高层次教学班的教师则应更多地在学生潜能开发上投入精力,按照各“层次定位”目标组织教学,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教学也要体现“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同时,兼顾区学科教研活动时间,保证教师能参加市区教研活动。

动态管理

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每学期期中与期末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凡有意愿向高一层次流动的学生,必须参加高一层次考试,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高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者必须降层,已经感到现有的教学层次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可申请进入低一层次班级学习。

    及时的教学评价与学情反馈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重要功能,尤其是对改进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即分低、中、高层次试卷,每个层次的学生只能选考本层次试卷或高一层次试卷。由备课组长负责完成不同层次试卷的命题工作,保证低、中、高三个层次试卷在题目总量和难度上的区别,使三个层次试卷在基础题上有20%—40%相同,以中层次学生作为参照常模,40%的基础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8—0.9之间;其余60%的试题形成明显难度梯度,中等难度试题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0.7之间,较难试题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4—0.5之间;低层次试卷的组成一般为70%的基础题,30%的中等题,中层次试卷的组成一般为40%基础题,40%中等题和20%的较难题,高层次试卷的组成一般为20%基础题,40%中等题和40%的较难题。考查学生分层次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可以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发挥“分数”的杠杆效应,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每学期各学科安排一次统一标准的“水平测试”,其成绩作为学生发展评价、学科学习水平评价的依据之一。

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作业状况由教学班任课教师负责,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

分层教学模式对老师和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保障和评价体制,保证分层教学的质量,使分层走班教学能真正地“走”出实效。


上一篇: 学业规划教育应提前至初中

下一篇: 浙江高考改革:特色路上的使命实现